這兩個地方,占全國經濟總量近40%,已成全球經濟引擎
11月6日,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期間,由深圳市商務局、深圳市商務發展促進中心(深圳市世貿組織事務中心)指導,深圳市企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新滬商聯合會共同主辦,深圳市商業聯合會協辦的以“雙區驅動,打造全球經濟新引擎”為主題的第二屆深圳國際合作論壇暨投資推介會、“粵港澳對話長三角”企業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天安新材料、大眾交通集團、聯影醫療、中微半導體、源星資本、波士頓咨詢、達觀數據、達閥、采筑、首旅如家、格派鎳鈷材料等來自粵港澳與長三角兩大灣區的企業家圍繞營商環境、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深度交流,攜手共享新時期的發展成果、共贏未來。
雙區攜手:
前三季度進出口韌性強動能足
作為黨的二十大后舉辦的首場重大國際展會,第五屆進博會是國際社會進一步觀察中國的一扇窗口。當前,中國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進博會在“新時代,共享未來”的主題下,聯通國內國際的作用愈發凸顯。為各國企業進入中國大市場搭建起橋梁,也帶動國內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助力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今年以來,粵港澳與長三角兩大灣區企業迎難而上,努力克服多種不利因素沖擊,外貿經營主體展現較強的韌性與活力。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深圳貨物貿易進出口2.61萬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出口1.53萬億元,增長12.9%;前三季度上海市進出口總值3.0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6%,其中,出口1.25萬億元,增長13.1%。
雙區對話:
共同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的兩個最重要的區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兩者在我國高質量發展大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居于獨特的戰略地位。兩個區域各有強項,雙方互補性強,在產業創新鏈上合作發展,將更加有利于合作建設全國重要的創新策源地,打造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
在本屆深圳國際合作論壇上,廣東天安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鷹牌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啟超,大眾交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國平作主旨演講,結合企業自身和營商環境,闡述了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吳啟超表示,天安新材料的起點是制造業,逐步成為先進的制造業,再成為制造服務業,最后成為健康人居系統綜合方案解決者。二十年來,企業堅持以變治變,不斷轉型,選擇自己合適的生態位。他說:“企業家在當下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但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終生學習,做好精細化的經營管理,好好的活著,在最美的將來,遇見最好的自己。”
楊國平說,大眾從事交通公共事業,經過整頓后,上海出租行業成為服務行業一張名片。主要是從三個方面進行改革:一是納入到法治環境進行監管,二是網約車和出租車融合發展,三是普及電動化。他認為,上海和深圳淵源很深,兩個區域可以說是“雙輪驅動”,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車子,上海和深圳是兩個“發動機”,保持一定的速度,永遠向前。
在第一場圓桌對話中,由源星資本董事長兼管理合伙人卓福民先生主持,聯影醫療總裁譚國陞,達觀數據聯合創始人高翔,達闥聯合創始人汪兵,竹芒科技聯合創始人兼業務總裁劉超,深圳今日人才董事長胡偉,廣東天安新材董事長、廣東鷹牌實業董事長吳啟超圍繞“從科技創新到中國企業國際化”展開討論。
上海聯影是高端醫療影像設備、放療設備及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商,愿景是要做世界級醫療創新引領者,2011年成立,今年成功登陸上海科創板。譚國陞總裁認為,作為企業創始人,一是必須所有核心部件、核心技術自我掌控;二是必須全線產品覆蓋;三是所有產線必須要對標世界頂級技術,頂級前沿。
高翔介紹,達觀數據是一家智能文本處理的解決方案和產品提供商,幫助企業提供各種各樣的垂直訴訟引擎、流動自動的員工,以及文檔資料自動化處理工作。他認為,作為AI企業,技術投入、場景適配、環境適配這三個方面很重要。“因此,技術+場景+環境,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成就。”高翔說。
“機器人服務于人,達闥服務機器人。”汪兵說,達闥就致力于做機器人的運營商,希望為每一個家庭提供“家庭保姆”。他表示,作為在發展中的企業,特別關注的就是知識產權、IP。服務機器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服務機器人會分享到各行各業,是完全的十萬億級、百萬億級的市場。
竹芒科技定位為線下消費場景硬件的制造商和營運商,主營共享充電寶,解決手機應急充電的問題。劉超表示,得益于深圳全產業鏈制造能力,竹芒科技實現全場景、全渠道、全場景、全覆蓋,在線下智能終端的硬件上發力,能夠給大家提供更多的服務。
“人才是第一資源。我的基因就是算法+人才。”胡偉說,今日人才致力于用算法幫每個企業匹配到核心的人才,把55000家公司聚合在一個平臺上,用算法給每個企業做匹配。過去三年,歸國人數是過去十年的總和。中國的人才賽道真的到來了。
吳啟超表示,傳統產業面向終端消費者,一定要創新的基因,而創新一定是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創新一定會通過數字化鏈接起來。科技一定要為市場服務,如果科技不能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產品、轉化為應用,那科技就沒有價值。“技術、產品再好,也要有做連鎖的人、終端美學的人、品牌的人一起把產品體現出來。Technology和Art,簡稱就是“TA”,需要科技和藝術的融合。”他說。
在第二場圓桌對話中,由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兼全球合伙人王欣主持,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兼前海分院院長曲建,采筑電商平臺創始合伙人、總經理都軍,首旅如家總經理/如家酒店集團董事長孫堅,復星全球合伙人、復星聯席CGO、復星星選董事長兼CEO孟文博,上海格派鎳鈷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棟強,中微半導體副總裁、中微惠創總經理張宜東,圍繞“產業變革重構新生態”進行探討。
“變革核心的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規則的改變,另一個是動力的變革。”曲建認為,長三角和珠三角兩者相輔相成,長三角很重要的關鍵詞是“大”,相當于一個德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珠三角是比較“精”,市場化比較齊全,能力比較強。綜合開發研究院專門搞經濟特區規劃、產業園區規劃,包括國家級經開區、高新技術園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在產業重組、架構布局時,關鍵是軟科學+硬技術。
都軍說道,采筑做的模式是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的方式,這種共享和平臺的體現與地產相關的是物業。萬科物業承接了萬科地產自己開發房子的物業管理,因此帶來了地產物業的變革。這種商業模式的變革很重要的一點是把對手變成客戶。采筑緊跟萬科物業做新變革,把地產產業鏈平臺化發展,做融合化發展。新生態是把兩個企業、多個企業的合作變成了彼此的生態,全部連接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彼此都能成為合作,而不是競爭關系。
孫堅認為,從這個行業來看,這三年也給我們很多時間去思考,去看這個行業未來的分化,未來的轉變、轉型機會。這個行業能不能繼續,來自于信心,我們還是有信心的。消費者老百姓對休閑旅游的美好向往是不會改變的,這一點是最重要的。我們今天看的都是存量的問題,都是講空置率的問題。今天行業走入下半場,就是更加顆粒、更加創新的階段。我們希望在創新精神的環境土壤下,找未來的機會。
孟文博認為,如果要創造價值,最好還是要滿足客戶的需求。所以,生態的構建首先思維壁壘要從以產品為中心,變成真正以用戶為中心,圍繞用戶的需求。反過去,如果真的想以客戶為中心,未來一定是從過去的營銷、服務的時代,變成真正的數據時代,企業一定要走過信息化、數據化,從信息化、數據化邁步到數智化,用智能的方式才能更加高效率的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傳統行業都面臨了新一場的產業革命。”曹棟強表示,新能源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對人才產生了巨量的需求,而且人才匹配度非常低。大灣區和長三角是中國經濟最有活力,最具競爭力的地方,兩地企業家應該充分融合,這樣可以實現更大的產業抱負。尤其像做新能源、做汽車、做電池的,從產業重構來看,會對C端客戶更加注重,會更加和C端的合作伙伴建立長周期的業務關聯。
中微公司是2004年由硅谷博士退休以后帶著17人的團隊創業,經過十幾年的奮斗,技術水平大家全球第一,是國內最合格的供應商,保障國內芯片廠商用的設備開發和制造。張宜東說,未來,中微公司通過變革、重構,圍繞著政府重點支持和扶持的行業,追蹤、尋找新的商機。
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地區地位重要,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兩個區域應揚長補短,將各自的長處更加充分地發揮,取長補短,相互間學習借鑒,使優勢更優,劣勢轉優。大灣區和長三角要攜手共進,跨越時空距離,超越不同區域文化和發展模式,多合作、多交流、多呼應、多幫助,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推動國際合作帶動深圳企業“走出去”
進博會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和拓展平臺。作為外貿大市,深圳充分利用進博會平臺,積極組織企業參展、洽談、采購,參與高規格論壇峰會及系列招商推介會,以推動外貿平衡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
在2022深圳-上海投資推介交流座談會中,深圳市商務局為現場企業家作深圳營商環境推介。優質營商環境不僅是深圳的一張名片,更是進一步釋放深圳發展動能的活力源、催化劑。深圳不斷完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以“創新”驅動市場主體發展壯大、迸發活力;“引進來”和“走出去”內外兼修,積極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打造全球創新創業和投資發展的首選地。
深圳商務局黨組成員、市商務發展促進中心主任袁曉方表示,深圳是中國經濟的中心城市,科技創新城市,區域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與全球56個國家的88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深圳堅持轉變職能,提升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強化有效的監管,提升服務水平,實現主動、精準、整體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務,努力讓惠企的政策新快遞一樣精準直達,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和動能。
龍崗區投資推廣和企業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高思諾從創新、發展、產業、服務四個維度,介紹了龍崗的綜合營商環境。龍崗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工業百強區榜首、位列“中國創新百強區”前十、入選胡潤中國最具潛力區域百強榜第二等亮眼成績。他表示,結合深圳“20+8”政策,龍崗區提出自己本地的特色發展“3+4”產業格局,“3”是指IT、BT、低碳,“4”是四大特色產業:跨境電商、文化創意、建筑業、軍民融合。
深圳是一座口岸城市、外貿強市。2021年深圳外貿進出口額歷史性突破3.5萬億,出口實現29連冠,為深圳建設創新試點城市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本次深圳在上海舉辦推介會,既可以使深圳企業拓寬國際市場、推動國際合作,帶動深圳企業“走出去”,又可以充分發揮進博會投資促進和交流平臺作用,積極推介深圳優質的營商環境、產業環境,吸引長三角乃至國內外優秀企業投資深圳、扎根深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