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美藥業吳光美:逆勢疫情三年,我們估值從1億做到了10億

吳光美,一個敢闖敢拼的企業家。
在第四屆大灣區木棉論壇上,她在主題分享《敢闖敢拼 疫情期間出海搶單》中,分享了她始終帶著希望和期盼在尋找變局的解法,并依靠企業自己的研發和跟海外的合作,在疫情期間實現了逆勢的增長。她說:“2020年年底,我們發現很多國外客戶沒有訂單也沒有生意了。我決定逆勢跟海外合作。我跟歐洲很多家企業,包括印度的企業,開始合作。這個決定讓我們公司做了好多個二類創新的產品出來。疫情三年,我們從1億做到了10億估值。”

以下為演講實錄,有刪節:
我第一次創業是在23歲,后面我也去了很多大企業工作。2010年,我生完兩個娃以后就開始我的第二次創業,創辦了貝美藥業。最近治療流感有一款藥叫“奧斯他韋”,就出自我們公司,目前這個是我們公司賣得最多的藥,也是整個中國做得最好的。
我們公司主要是專注于醫院的處方藥板塊。醫院里其實特別缺藥,我們了解到,甲狀腺功能減退、白血病以及還有很多疾病領域的小孩,目前是沒有專屬兒科的藥,他們是怎么治療的呢?現在更多是用成人的片劑掰成小片或者打注射液。但這兩種方式會導致后期生長發育問題,包括現在吃的藥也會產生不良的反應。我們公司大概接近30多款產品,有治療白血病、肌肉痙攣等,可能這些是大家聽不太到的一些疾病,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大,所以患病兒童也是不少的。

我們跟發達國家比,我們跟他們差的大概是20年的時間。貝美現在做的就是這個事情:把世界上最好的藥,我們研發出來、生產出來,或者是有一些我們技術上還有難度的,我們就跟歐美發達國家新技術共同合作,把它做出來。到現在為止,我們公司跟印度大約排名前五的制藥企業、歐洲大部分兒科企業都有合作,接下來我們也會把這些我們自己研發的產品,也走向國際市場。包括在歐洲,我們已經開始有機會可以拿到他們的訂單了。
其實從目前我們公司布局的情況來看,已經做到中國兒科藥里的第一名了。總的來說,我們公司提供的是處方藥,它不需要我們單獨去打廣告,我們也是不允許打廣告的。我們提供給醫院的藥,這也確實是中國最缺少的兒科藥。今天我最想分享的是,我們回頭去看疫情的三年,我們做了什么,你成長了什么?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因為去年年底疫情結束的時候,我們突然間回過頭看,這三年你做了什么?這三年我又做了什么?

首先,公司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是逆勢增長的。疫情三年過后,現在我們公司已經做到C輪10個億的估值了。為什么?其實我們不是疫情相關的領域,其實完全要靠自己的研發、跟海外的合作,其實我們反而是受疫情影響的一個行業,但我們做到了逆勢的增長。
我是一個草根出身,我自學考上了清華大學研究生。也因為我跟海外大量的合作,我過去大概有2/3時間在出差。疫情三年我不能出差,我就在家里好好上英語課。做到了基本上一周5天晚上線上的學習。我分享這樣的故事,就是說其實疫情三年,你也可以把你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得更好。

疫情期間我們為什么可以迎難而上?其實在2020年初期,我們國內是最難的,但是到了下半年和2021年,我們國內的狀態反而是更好的,但國外迎來了一個非常難的階段。2020年年底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國外很多客戶沒有訂單,也沒有生意了。這個時候我反而要逆流而上跟海外合作。事實證明我的決定是非常對的,我在那一年開始跟歐洲很多企業、印度的企業開始合作。
去年的時候,國內還是處在封控狀態,我帶著團隊在嚴重的時候就開始跑出去。我們發現一些很好的機會,因為歐洲想打開國門跟中國做生意。我們不怕封控,我第一個帶著團隊出去,回來隔離可能十幾天,接著第二波團隊再上去。我們采取一波又一波的強攻方式,在歐洲拿到了非常好的機會。歐洲的客戶說:你們真的是第一個來歐洲的客戶。是他們見到的第一個中國客戶。恰恰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反而就是你的機會。
其實只要你勇于解決問題,困難是肯定能被解決的。只要你敢闖,你就能抓住機會。只要你堅定信念,包括訂單,就像我們攻山頭、攻項目一樣,你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你一定是可以拿到這個機會的。

我認為人的一生,你能把握的機會不會超過兩到三次。其實我是從我的親戚朋友包括我的父母他們走過的大半生去總結的。三十歲之前你可能在找你的方向、找你的定位以及打基礎。第一次的機會可能出現在哪里呢?大概率可能會出現在30歲到34歲之間。如果你拿到第一次機會,又想拿到第二次機會,我覺得短期內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第二次機會大概率會出現在40歲到50歲之間,而且大部分到50歲以后可能會走下坡路,因為很多人面臨退休。
既然人生中你能把握大的機會只有兩到三次,你就安心下來做自己,打好你的基礎。比方說我做兒科藥,我一定要踏踏實實地把好的兒科藥研制出來,怎么把這些產品的口感做出來,做好充足的準備,研發各類更好的產品。終有一天,大的機會來的時候,你就能一下子就把握住它。
有些人可能三四年就抓住那個機會了,也有一些人可能十幾年依然在等待那個機會,就像疫情期間很多人做口罩、做呼吸機,做口罩本來技術含量就不高,呼吸機也是遍地都是,但是為什么那一部分人在這個時候抓住了這個機會?因為他過去一直在制作口罩和呼吸機,他把產品的質量產能都做到最好。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他一下子就把握住了。
我想每一個人最初的時候有一個內心的聲音,但是這個聲音經常被外界的環境影響,你不會太去傾聽它。當我們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安靜下來,或者晚上的時候傾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就像我做兒科藥,我會安靜下來想,中國到底缺什么樣的兒科藥,中國小孩的疾病到底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這個聲音,很多覺得是夢想或者初心,也有可能是你的潛意識。但是我想,不管怎么樣,這個聲音是最重要的一個聲音。
我想在深圳的女生都有幾個特點,她們更多的是踏踏實實做事情,把事情做好。深圳這個環境告訴我,只要你敢想敢做,那么你就踏踏實實、勇敢地去做。別人不敢做的,你要勇敢去想。只要你有這個堅定的信念,你也一樣可以把很多事情做好,也不用別人給我們貼上“你是一個女生要平衡好家庭”的標簽,我覺得每個人都依然可以把自己做得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