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達康楊清纓:從制造邁向“智造”,為中國制造業添磚加瓦

奔達康深耕電線電纜行業已經26年了,一直扎根在深圳這片熱土。在第四屆大灣區木棉論壇上,楊清纓女士在《制造走向智造:線纜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主題分享中表示:有電的地方就要用到電線電纜,我國是全球第一線纜制造大國,國內市場需求量約2萬億,未來三年有望達到2.5萬億。面對新的經濟形勢和發展機遇,奔達康希望通過創新線纜行業的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等模式,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充分融合的智能制造標桿企業。

以下為演講實錄,有刪節:
作為國民經濟中最大的配套行業之一,在“十四五”規劃下,隨著5G新基建、電網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風電、新能源等下游行業的快速發展,電線電纜行業必將迎來新一波大發展的歷史機遇。
行業背景:人們通常把做電線電纜這一行形象地比喻為“搬磚”,因為行業入門門檻比較低,2013年5月份以前國家對電線電纜生產許可證實行嚴控,此后政策放開了,生產許可證申辦不再是難事,導致很多小規模的電線電纜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管理水平和質量把控良莠不齊。
其次,這個行業的信息不對稱。在這個行業里市場的需求量是區域性的,急需要的貨源必須要備貨、下訂單。急需產品備貨不足和常規貨品積壓嚴重是行業普遍現象,導致存貨周轉率低,企業運營成本高。
三是市場導向性不足。電線電纜行業的運輸是有區域性的,運費成本比較高。比如外省企業要做到廣東市場來,必須在這邊設立一個倉庫或者有總代理,導致整個市場難以做到全國范圍的市場覆蓋,生產資源也難以做到高效配置,進而加劇惡化了行業生存環境。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三年疫情,奔達康不僅堅強地挺過來了,而且2022年實現銷售額增長約28%。去年深圳“停擺”那段時間,我們仍然堅持生產,因為我們是深圳工務署電線電纜全國戰略合作三家企業中唯一一家本地企業,為抗疫而緊急搶建的落馬洲方艙醫院就是使用奔達康的電線電纜,期間我們每天加班加點出貨、送貨,確保了方艙醫院及時建成。
后疫情時代,社會經濟發展步入正軌,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線纜行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線纜行業作為傳統制造業,把握住“制造”向“智造”跨越的機遇,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工業物聯、人工智能、工業元宇宙等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升級,將進一步優化行業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和工藝水平,提升行業服務質量,全面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奔達康的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
一是技術裝備先進化。沒有金剛鉆,就別想攬瓷器活。在技術裝備的硬實力投入上,奔達康從不吝嗇。我們引進了德國特樂斯特公司最先進的、深圳唯一一條超高壓電纜生產線,該生產線具備生產110-500千伏超高壓電纜的能力,最先進的電纜擠塑成型工藝全程智能化控制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生產環節最完備的質量控制,110千伏超高壓電纜已經通過國家級檢測機構相關檢測合格并開始向市場供貨。
二是生產工藝智能化。奔達康通過對生產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不僅極大降低了生產線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企業的用工數量,而且也提升了生產效率。例如:我們在生產環節率先引進“機器臂”進行智能生產,以前可能兩部機器要四五個包裝員;引進了機器臂以后,現在只需要一個包裝員。
三是數據采集信息化。奔達康率先引進的產品溯源系統,產品到每個客戶手里均可以掃碼防偽溯源,企業也可以依托客戶的掃碼進行產品區域防竄貨管理,極大提升了客戶滿意度和市場管理的水平、效率。類似的信息化數據采集,貫穿著奔達康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制造到產品銷售到售后服務的全過程。

四是運營管理精細化。精細化管理,歸根結底就是要標準化作業。線纜行業大多已有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等標準,這個行業也不斷有新的標準在新的領域應用,奔達康不僅是行業制定標準的領跑者,同時也竭盡全力提升個性化定制供貨的能力,努力做好個性化供貨服務,滿足客戶的個性化定制需求。此外,我們還在努力實現生產業務流程一體化、工藝全程可視化、應用場景透明化管控,進而改善作業質量、降低運營成本,最終達到降本、增效和提質的目標,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轉型任重道遠,奔達康人一直在路上。希望用我們不懈的努力,為中國從制造向“智造”的轉變添磚加瓦;深耕電線電纜,奔達康愿為中國電力行業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