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商鏘鏘5人行, AI驅動下產業發展新機遇

12月13日,深商“AI+”名家大講堂在深商報告廳舉行,云天勵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寧,大族激光視覺董事長陳焱,深商新材料產業聯盟主席陳壽博士,中國電子科技委副主任、中電互聯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立鋒,優必選科技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周劍等5位杰出的企業家作主題演講,圍繞“AI+”的未來,帶來了各自領域的深刻見解和前瞻思考,深商會常務會長林慧,云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裁周粵,以及科技、制造、投資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和學者近200人參加,近2000名觀眾通過直播渠道參與了本次分享活動。


在剛剛結束的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人工智能確實被賦予了重要的論述和地位。會議明確提出了“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目標,并強調了人工智能在這一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人工智能作為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


陳寧:邊緣AI 讓智能無處不在

“狂飆”的大模型,“暴走”的人工智能。陳寧表示,云端大模型發展如火如荼,但落地應用面臨超級挑戰。因此,大模型應用落地到邊緣AI場景,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有效路徑,也是國際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將形成百萬億級市場的新賽道。云天勵飛堅持邊緣AI計算技術路線,通過NPU加速計算平臺推動大模型從云端落地邊緣,其最新一代芯片“算力積木”架構,算力配置靈活,完美匹配邊緣場景的要求。云天勵飛邊緣AI賦能個人、家庭、行業各場景Copilot 產品,對內賦能打造邊緣AI標桿產品,對外賦能促進邊緣AI產業發展,推動AI從數字世界向物理世界滲透。
陳焱:AI及機器視覺驅動制造智能變革

陳焱認為,中國人工智能在應運方面已經超過了歐美國家。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在2023年中央經濟會議上三次提到。AI大模型是重塑全球制造業競爭格局的新起點,以直接服務智能汽車、機器人、芯片、服裝等產品的研發創新。AI大模型的應用將成為智能制造的重要驅動力,加速工業大模型的部署、完善標準體系建設以及支持龍頭企業的發展,將為智能制造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他表示,機器視覺是智能時代的眼睛,全球機器視覺市場規模穩定增長,國內市場增速明顯。AI+機器視覺,將推動制造業應用智能變革。
陳壽:AI賦能新材料創新 推動未來科技發展

陳壽帶來了AI在新材料領域的應用探索。他提到,新材料產業作為工業發展的基礎性和支柱性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和高端制造業升級的基石。AI加速新材料的發現和發展,通過機器學習模型,AI能夠快速篩選出最有潛力的材料,減少實驗次數和時間。AI將不再是單點替代,而是深度融入到材料產業的研發、制造和供應鏈等環節,推動核心業務的創新。先進的制造技術使得多尺度特征的構建成為可能,改變材料性能,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未來,材料企業可能從垂直一體化模式裂變為設計和制造分工模式。這樣的變革將提高研發和生產效率,重塑新材料產業鏈。
朱立鋒:AI賦能智能制造 助力電子制造智慧生產

朱立鋒董事長分享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和中電互聯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探索和實踐。他認為,制造業企業已經開始加速數字化轉型,從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來看,制造業是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領域,人工智能將成為全球制造業增長和創新的關鍵技術。制造業每年產生的數據量超過政府和通信媒體數據量的總和,人工智能在中國制造業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25年超過140億人民幣。AI在電子制造智能檢測中的應用價值是提升效率、減少成本、提高檢測準確率。AI+數據助力企業實現數據利用的降本增效。AI賦能制造業的后續計劃,其中一個是將依托靈雨底座,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與工業機理,結合自研數采設備和物聯網平臺,實現設備健康的全面感知及預測性維護。
周劍:人形機器人走進工業制造 共育新質生產力

周劍分享了AI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成果。他提到,全球人形機器人走進汽車工廠,開啟萬億級市場。工業制造有望成為人形機器人首個大規模應用的領域。人形機器人技術加速演進,已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前瞻領域。形機器人是緩解制造業人力供需矛盾的關鍵一環,未來,人形機器人將和傳統自動化設備協作作業,以解決復雜場景的柔性無人化,將重新定義AI時代的工人。優必選作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其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全棧式技術確實取得了顯著成果,并且在有效專利數量上位居全球第一。

本次深商“AI+”名家大講堂為企業帶來前沿的行業信息和獨特的視角,幫助企業把握AI技術的發展趨勢,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同時,活動也將促進不同行業之間的跨界合作和資源整合,為AI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深入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