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暴增 500%!深商研習社攜15家企業深扒聯科出海成功密碼

9月10日,由深商跨境電商聯盟主辦的 "深商出海研習社走進聯科科技" 活動成功舉辦。星商創新、萬邑通、行云集團、國信證券等15家會員企業主要負責人齊聚聯科科技,圍繞跨境出海戰略、企業合規管理、產業鏈協同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交流。

從 "產品出海" 到 "生態出海" 的進階路徑
作為聯科科技創始人、深商跨境電商聯盟執行主席,婁珂分享了聯科(TOPDON 品牌)的出海實踐,拆解了科技制造企業從 "產品出海" 到 "生態出海" 的進階路徑。

聯科定位 "全球專業級+消費級汽車智能診斷與電池檢測技術供應商",核心是構建 "端+云+大數據+AI" 全鏈路生態平臺。目前業務已覆蓋143個國家,北美、歐洲、中國三大核心市場占比分別達40%、27%、12%,2025年實現收入同比增長 30%、凈利潤增速500%的亮眼成績。

"技術壁壘是出海的'護城河'。"婁珂強調,聯科歷經7年迭代,完成11000+車型ECU協議的授權開發,覆蓋德、美、日主流車系,并積累百萬級AI診斷案例,無線診斷技術成為核心競爭力之一。企業采用 "B 端工業級+C 端消費級" 雙軌模式:B端服務維修企業,提供全兼容診斷工作站;C端聚焦DIY車主,推出TopScan等爆款產品,亞馬遜藍牙汽車診斷品類排名常年穩居TOP1。

在品牌與渠道建設上,聯科通過YouTube、TikTok 等社媒平臺實現8200萬+ 曝光,入駐NAPA、Advanced Auto Parts 等全球汽車后市場三大連鎖巨頭,并斬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澳洲 Better Future 金獎等國際認可。婁珂表示,聯科的盈利模式已從 "硬件銷售" 轉向 "硬件+軟件+數據" 多維驅動,SaaS 訂閱服務凈利率超 90%,未來還將通過車輛健康數據為保險、金融機構提供增值服務,構建可持續的生態閉環。

中國供應鏈優勢下的 "品牌突圍戰"
金沙江聯合資本出海基金合伙人邱愷從資本視角出發,系統分析了科技制造企業出海的 "長坡厚雪" 與核心挑戰。

邱愷指出,中國出海已進入 "全球化 3.0 時代":1.0 是殖民經濟的資源掠奪,2.0 是工業資本的產能輸出,3.0 則是數字經濟下 "平臺+AI+制造" 的閉環競爭,目前僅中美具備這一綜合能力。而中國制造業的 "共享壁壘" 為出海提供了堅實基礎--2023 年全球制造業增加值中國占比 1/3,鋼產量全球占比 56%,電量占比 33%,汽車、光伏、儲能、鋰電四大產業鏈已實現 "國內閉環開發"。

從出口結構看,2024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2.15萬億元,占整體出口比重仍不足 10%,且正從 "義烏小商品" 向 "高附加值消費科技" 升級。邱凱以掃地機(石頭、科沃斯)、無人機(大疆)、充電設備(安克、綠聯)為例,指出中國企業平均用 15-20 年走完海外品牌 40-50 年的全球化路徑,研發投入占比 7%-9%,顯著高于歐美同行的 1%-4%。
但機遇背后仍有挑戰。邱愷強調,企業需突破三大關卡:一是 "從貿易到品牌" 的認知轉變,需聚焦用戶洞察與差異化產品;二是供應鏈迭代,從 "低成本" 轉向 "快迭代 + 軟硬件一體";三是合規與本地化,尤其在專利、稅務、文化適配上需提前布局。

資本端,邱愷透露,2021 年注冊制后,安克、綠聯等出海企業批量 IPO,未來 "研發 + 品牌雙驅動" 的企業才能享受 20%+ 凈利率,而 "微創型大溢價"(用最小技術差解決最痛需求)是核心投資標尺。
聚焦實操痛點,共探出海破局路徑

在互動交流環節,15位嘉賓結合自身業務場景,圍繞合規管理、上市籌備、供應鏈協同等議題分享觀點,碰撞出諸多實操方案。

深商跨境電商聯盟主席、星商創新創始人張海政提到:眾所周知,年初美國針對全球發起的關稅戰對跨境出海行業帶來較大的影響,我們預測這場關稅戰將會引發一場行業變革,正在改寫全球電商競爭規則。面對關稅壁壘,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正以 “技術 + 生態” 雙輪驅動,構建新型全球供應鏈;中國跨境電商正從 “價格競爭” 轉向 “價值創造”。當關稅 “大刀” 揮舞時,那些在技術創新、生態構建、合規運營上早有布局的企業,正在全球市場開辟新的增長極。這既是一場危機倒逼的轉型,更是中國供應鏈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歷史性機遇。

深商跨境電商聯盟秘書長、萬邑通創始人陳宏偉分享了萬邑通的出海服務成果:已服務中國品牌出海TOP100中的50家企業,其中拓竹等企業已成為細分領域 "世界第一",見證了中國品牌從 "貼牌" 到 "創牌" 的進步。他表示,萬邑通可為企業提供跨境物流支持,同時鼓勵大家主動對接婁珂,借鑒聯科的技術出海與本地化運營經驗。
蘭亭科技董事長張許昌重點呼應內控體系觀點,他認為企業上市的核心障礙往往是 "流程不可追溯"--從客戶導入、訂單簽訂到生產發貨、資金回款,需搭建全鏈條 "可監控、可印證" 的內控機制。"完善的內控不是 ' 成本項 ',而是 ' 增值項 '"。
天行云供應鏈副總裁湯紅順介紹,天行云位列中國500強第290位,2015 年成立,創始團隊均來自中興,早期以中興事業部形式做進口,曾布局 106 個國家。當前進口占 70% 且近天花板,戰略聚焦出海,業務涵蓋跨境電商、平臺型電商服務及供應鏈服務。其出海推行全鏈條服務,配套物流、供應鏈金融等;針對歐美市場,重視本地團隊建設與商品 “情緒價值”,還設控股子公司專注出海合規。

義達跨境物流董事長張啟龍直言 "跨境電商是 30-50 年的黃金賽道",而非短期風口:一是海外線上消費滲透率低(歐洲 20%、日本 10%),未來 5-10 年 "互聯網滲透率 98% 以上" 的年輕群體將成主力;二是中國供應鏈完整、性價比全球領先;三是關稅戰下,跨境電商 "直面終端" 的模式比傳統貿易更抗風險。他介紹,義達圍繞跨境電商布局全球小包、海外倉、公海派三大業務,今年已完成掛牌,目標明年推進北交所上市。
海月云科技董事長李培冀分享了企業的轉型經歷:主營智能門鎖、智能管理箱,此前以傳統外貿為主,2021年轉向線上后,現線上銷售額已占總營收50%,實現 "自研、自產、自銷" 的初步閉環。"本次參會就是想學習聯科、星商等企業的品牌打法,探索從 ' 賣貨 ' 到' 做品牌 ' 的突破路徑"。
華僑銀行總經理劉大威突出華僑銀行的 "跨境金融優勢":作為東南亞第二大銀行,能為企業提供 "一點接入、全球聯動" 的服務。他建議出海企業:一是在東南亞建本地生態,避免沖擊本地制造業引發抵觸;二是提前規劃匯率、利率風險;三是利用銀行提供的 "合作伙伴黑白名單",降低本地合作風險。

國信證券TMT業務部總經理崔威從券商角度解讀科技企業上市邏輯:A股正成為 "知識科技企業的風險投資場所",高研發投入是核心競爭力。他強調,上市的關鍵是 "內控閉環":從客戶導入到產品發出,每一步需 "可監控、可印證"。"只要業績、品牌、研發、內控達標,IPO 審核時就能快速響應問詢"。
星卡科技副總裁張大燕介紹,星卡科技 2019 年成立,是國家小巨人企業,專注汽車智能診斷、檢測研、產銷一體制造商和方案集成、技術服務提供商,去年全球首發AI汽車行業診斷AI大模型。與聯科是密切合作伙伴,公司成立之初就先在美國先設公司,定位全球市場。“本次參會是向聯科、國信等企業學習合規與上市經驗,尋找產業鏈協同機會"。
睿翼商務CFO陳偉盛介紹,RENPHO是全球品牌,定位于智能、健康生活,提供智能健康、健身、健康和家用設備的綜合解決方案。他指出目前 90% 的企業面臨合規問題,尤其是中小企業缺乏經驗,建議聯盟組織大企業資深人士擔任“導師”,提供輔導與交流平臺,幫助中小企業規避風險、少走彎路。。
與會嘉賓認為,一是活動需更 "精準細分",例如按 "上市籌備期" 邀請券商、律所、會所聯合參會;二是合規需結合 "稅籌優化",例如通過 ODI 備案合理規劃利潤留存;三是上市細節需提前規范,避免上市前高額整改成本,跨境企業面臨合規痛點,聯盟可搭建 "財務合規交流群",讓大企業為中小企提供實操輔導。
凝聚深商力量,共拓出海新局

深商會常務會長林慧在總結中表示,本次 "深商出海研習社走進聯科科技" 活動,既是一次 "成功經驗的復盤會",也是一場 "實操問題的解決會"--從聯科的技術出海實踐,到國信證券的行業趨勢判斷,再到各位嘉賓關于合規、資本、供應鏈的分享,為深商企業提供了 "從戰略到落地" 的完整參考。
她提到,今日齊聚共探出海新航道深感振奮,跨境電商不僅是聯通國際國內 "雙循環" 的關鍵支點,更是深圳經濟活力與創新精神的集中體現:深圳跨境電商以17家上市企業、全國第一的進出口額和眾多 "霸榜" 全球的品牌,印證了其 "超級樞紐" 的獨特地位;而從 "產品出海" 邁向 "品牌出海"、" 生態出海 "的背后,是深圳完善的產業鏈、強大的科技研發和敢為人先的企業家精神。林慧會長同時指出," 走出去 " 已成為全體深商人的共識,深商會已在海外成立 10 個分支機構,未來將加大國外布局力度,助力深商企業出海,充分發揮國際市場在技術、品牌上的優勢與深商企業制造能力、市場拓展實力的強互補性,挖掘更多合作機遇。

未來,深商跨境電商聯盟將持續以 "賦能深商出海,弘揚國貨之光" 為宗旨,整合金融、物流、合規等資源,通過主題分享、企業參訪、專項培訓等形式,幫助更多深圳企業突破出海瓶頸,在全球市場中打造 "深商品牌" 的核心競爭力,共同譜寫 "深商出海" 的新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