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出海!70 + 企業走進深圳港,揭秘 1700 萬標箱背后的 “中國速度”

5月28日,第480期深商產業融合會 “港鏈世界,物暢全球--探秘名企走進深圳港集團” 活動現場氛圍熱烈。來自中國電子、TCL、工行、御光新材料、航盛電路、鑫亞控股、大昌行汽車、音品電子等 70 多家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港航協同的新路徑,在思維碰撞中尋求合作機遇。

深圳港集團:以開放之姿迎接合作
深圳港集團黨委委員、副總裁薛陶濤在活動伊始,對各領域企業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深圳港集團前身為鹽田港集團,自 1985 年成立以來,已逐步發展成為世界級港口產業集團。在 2024 年,其集裝箱吞吐量突破 1700 萬標箱,助力深圳重新登上全國外貿城市首位。同時,汽車出口吞吐量占據深圳全港的七成份額。

在港口運營的現代化進程中,集團積極運用 5G+AI 技術建設自動化碼頭,極大提升了運營效率。不僅如此,依托國內 15 個大型港航項目、311萬平方米物流設施以及經營網點遍布16個城市,集團精心打造全鏈路服務生態,能夠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物流解決方案。

活動現場,深圳港集團還特別推出了三項定制服務:一是“全球”式服務,以“港口樞紐+物流通道+貿易網絡”綜合服務,通過近百條國際航線、14個大灣區組合港、17個內陸港,讓大家出海全程高效便捷;二是“管家”式服務,以“一站式”港口物流全鏈路解決方案、“全天候、門到港、通全球”的集疏運網絡,讓大家出海可以“一鍵下單”;三是“搭子”式服務,以廣闊的港口應用場景和高度開放的態度,與朋友們一起,共同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為跨領域合作創造無限可能。
戰略發展分享:連接世界的深圳港力量
深圳港集團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左新兵在《讓世界連接更緊密》的主題分享中介紹到,深圳港集團始終秉持 “讓世界連接更緊密” 的使命,聚焦港航、海洋、物流等業務,通過智慧化、綠色化、網絡化、國際化的轉型,為深圳乃至全國的外貿發展提供堅實的戰略支撐。

依托深圳 “一體三翼” 的港口格局,2024年集團集裝箱吞吐量達 1736萬標箱,占深圳全市總量的超50%;汽車吞吐量為7.6 萬輛,占全市的超70%。鹽田港區承擔著深圳1/2以上的外貿集裝箱運輸,全省1/3 的外貿進出口量以及全國1/4 的對美貿易量。
作為全球單體最大集裝箱港之一的鹽田港,與 “一帶一路” 國家和地區實現通航,每周有超100條航線通往全球各地。通過14個組合港、17個內陸港及聯運班列,有效提升了40%的物流時效,降低了20%-30% 的物流成本。

在特色服務方面,小漠港區為深圳國際汽車城提供 “前港后場” 零延時通關服務,6條滾裝航線覆蓋全球主要汽車目的地。此外,集團還通過主辦國際漁業博覽會、設立海洋產業基金等舉措,積極推動海洋產業產學研的深度融合。
在智慧化轉型過程中,集團與華為、騰訊展開合作,運用區塊鏈技術將進口單證處理時間從1-2天大幅壓縮至4小時內,借助AI技術降低冷庫能耗與損耗。鹽田港區更是四度榮獲 “全球最佳綠色集裝箱碼頭” 稱號,大力推動綠色甲醇 / LNG 加注等低碳服務。

在全球布局上,集團投資埃及亞歷山大港、比利時及迪拜海外倉,并與超 400 家企業合作,推出 “深港網投通” 整合資源,為企業提供從港口裝卸到跨境貿易的全鏈路服務。深圳港集團誠摯邀請深商企業共同構建韌性供應鏈與創新生態圈,以港口為支點助力 “中國制造出海”,共同開拓全球化發展機遇。
數據產業洞察:為企業出海賦能
深商 5G + 工業互聯網聯盟朱立鋒主席指出,在全球數據浪潮的大背景下,數據已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中國的數據規模近年來快速擴張,在 2023 年已占全球的 25%,但目前仍面臨數據安全流通、商業模式少等亟待解決的問題。美國憑借技術領先優勢與 “政府 + 市場” 模式主導全球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歐盟以嚴格的合規體系推動數據治理。而我國通過國家數據局進行統籌規劃,預計到 2025 年大數據產業規模將突破 3 萬億元,數據要素的 “乘數效應” 將帶動產業規模超過 20 萬億元。

廣東的數據產業發展獨具特色,政策支持力度大,數據資源豐富,像深圳(前海)國際數據產業園等載體正加速集聚產業生態。未來,需要通過建設可信數據空間等舉措,推動數據流通技術創新與跨境應用,構建 “數據驅動-技術賦能-全球布局” 的企業出海新路徑,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數據治理中的話語權。

企業出海經驗交流:共探合作新機遇

在出海經驗分享環節,音品電子董事長黃彪、TCL 實業陳釵、航盛電路李鑫、大昌行總經理梁睿、星商創新林文康、鵬廣達董事長曹成鵬、御光新材料陳炎標、華美綠董事長魏美娥等企業代表紛紛圍繞港航協同與企業出海展開深入交流。



音品電子黃董提到,企業 80%-90% 的業務面向歐、美、日、韓市場,2023 年在越南建廠,受貿易環境影響暫緩泰國工廠建設,期望與深圳港合作以降低出口成本;TCL 實業陳總分享了 TCL 自 1997 年首次出海以來,歷經文化整合難題,如今重視關貿安全與供應鏈物流,正探索 AI 與算力應用,尋求與深圳港的深度合作;航盛電路李總表示,由于企業服務全球車廠,出海是必然選擇,在國內設有 4 大基地,海外在泰國建廠,與深圳港的合作潛力巨大;大昌行汽車梁總表示,企業積極拓展出口業務,去年出口豐田等車型約 8000 臺,在企業出海過程中應做好風險管控;鵬廣達曹董肯定深商會搭建的交流平臺價值,認為活動聚焦 “出海” 痛點,切中企業家需求,期待深商會持續賦能企業成長;華美綠魏董則希望借助深商會資源,探索生態產業出海路徑。眾多企業代表均表示,愿意依托深圳港的樞紐優勢,通過港航協同、數字賦能等方式,共同開拓全球化發展的新機遇。
深商會展望:助力深商全球化發展

深商會聯合黨委書記、常務會長林慧在回顧商會發展歷程時指出,20 年前深圳港作為深商會的聯合發起單位,一路相伴見證了深商會的成長。在各方的支持下,深商會成立了深圳市企業服務集團,依托政策與資本為深商企業賦能。

她強調,深商會將重點聚焦數字能源、AI 智能穿戴眼鏡等項目,整合各類資源助力企業應對挑戰,以 “企業服務器” 的定位為深商全球化發展注入新動能。此外,林慧還提及近期歐洲五國考察成果,目前深商會已在海外成立 10 個分支機構,未來將加大國外布局力度,助力深商企業出海,充分發揮歐洲市場在技術、品牌方面的優勢與深商企業制造能力、市場拓展實力的強互補性,挖掘更多合作機遇。

本次活動主持人,市優化營商環境咨詢監督委員會委員、深商會執行副會長徐佳華表示,深圳港集團用 40 年書寫了 “以港興城” 的傳奇,而深商企業正通過今日的相聚,續寫 “以港鏈世界,以商匯未來” 的新篇章。期待以港口為 “橋”,讓深商的產業之花在全球海岸綻放;以商會活動為 “媒”,讓每一次思想碰撞都成為共生共榮的新起點,共同期待下次相聚,再話深商新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