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寧、趙青、嚴琛、陳平論新時代女企業家的木棉精神
4月27日,由深圳市婦女聯合會指導,招商銀行深圳分行戰略合作,深商總會、深圳市商業聯合會、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主辦,深商研究會、深圳廣電集團財經生活頻道承辦,深圳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聯盟、深圳市女企業家商會協辦的“2018首屆深商木棉花開高峰論壇”順利落下帷幕。“她,如木棉花般盛開”互動論壇中,一體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劉丹寧、百麗雅董事長趙青、騰勢新能源汽車CEO嚴琛、招商銀行深圳分行原副行長陳平,深度剖析了如何在國際化進程中,運用前瞻性思維緊跟國際化趨勢。

▲ 左起分別為趙青、嚴琛、陳平、劉丹寧
主題:她,如木棉花般盛開
主持人:劉丹寧(一體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
互動嘉賓:
趙青(百麗雅董事長)
嚴琛(深圳騰勢新能源汽車CEO)
陳平(原招商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
主持人劉丹寧簡介:她是天生的企業家,商海中不懼飄搖,取舍間睿智決絕。她也是商場上的多面手,她是是眾人眼中極為出色的“跨界”女企業家。以汽車產業為起點,延伸至醫療健康、金融投資等領域,已建立一家多元化的大型產融集團——一體投資控股集團。
_1.jpg)
以下為深商木棉花開高峰論壇之“她,如木棉花般盛開”互動論壇實錄(有部分刪減):
劉丹寧:非常高興給我這樣一個機會主持第二個緊扣主題的“她,如木棉花開般盛開”分論壇環節,下午是一場精神的盛宴,也是一場走心之旅。下面有請今天的三位互動嘉賓。
嘉賓自我介紹
問題一:首先請三位用1分鐘的時間介紹一下你們個人的企業、個人成長經歷。
趙青:我來自深圳百麗雅美容集團,我原來在央企工作10年,百麗雅在深圳已經誕生了27年,今天特別興奮和高興看到鵬城這么多的女性,她們美麗、快樂、年輕、健康。我覺得我們企業27年也做出了一份貢獻,一份力量,百麗雅是以美容SPA、大健康、生物科技、抗衰老、心靈成長學院、文化傳媒公司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接下來我們企業也會更多更多的在美容行業去創造新的技術、新的項目、新的環境,服務更多的全球女性,最重要的是我們鵬城女性。
_1.jpg)
嚴琛:我是騰勢電動汽車CEO,我的成長經歷比較簡單,我整個18年一直深耕在制造業企業,我之前在比亞迪工作15年,2015年被股東方任命擔任了騰勢電動汽車CEO。我一直慶幸自己成長在這個獨特的時代,大家知道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是從2002年井噴,到現在汽車已經成為家喻戶曉大家離不開的消費品。比亞迪汽車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新能源汽車的領軍企業,我的成長一方面見證了中國自主品牌成長的過程,同時也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成長進步。
_1.jpg)
騰勢電動車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孩子,我們這個品牌是有百年汽車制造歷史的奔馳和世界新能源汽車領軍企業的比亞迪50:50的合資品牌,這個品牌雖然只有6年時間,但是我們有奔馳和比亞迪的兩個強大股東方作為背景,所以我們可以比任何一個新入行的新能源汽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陳平:我叫陳平,來自于招商銀行。我個人經歷非常簡單,學的也是貨幣銀行學的專業,這一輩子做的是銀行,在深圳一做就是20年,5年是支行行長,15年是分行副行長,我剛來深圳的時候在福田支行當行長,將一個在深圳并不是特別強大的支行打造成了招商銀行全國系統規模最大、效益最好、質量最優、管理最嚴、員工進步最快、員工收入最多的支行。

招商銀行大家都非常清楚,發源于深圳蛇口,是本地化的金融機構,2017年年報我們有1700多個機構,600多個海外分行,200多個海外機構,總資產到6.3萬億,利潤突破700億,招商銀行立足深圳,放眼全國,走向世界。可以說招商銀行是中國銀行業的一面旗幟。
國際化進程中如何抓住機遇
問題二:在座的三位企業均為國際化企業或是正處于國際化進程中的企業,想請問各位,針對新時代給我們帶來的國際化進程的重大機遇,大家有什么考慮?怎么樣把握住政策導向的機遇,讓我們也成為國際化進程當中的重要力量?
趙青:現在中國越來越強大,經濟也越來越好,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注重生活方式,在這樣的利好消息下,我們會引進更多的好的國際人才、國際項目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我相信中國的健康產業一定在全球化進程中會起到引領作用,我們也有這樣的使命和責任帶領整個行業前行。
嚴琛:說到汽車行業,在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上已經開始了全球化的競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我們怎么抓住歷史的機遇?新能源汽車說白了,全球的汽車行業都剛剛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中,中國已經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國、汽車生產國,同時新能源汽車也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制造和使用國家。
所以說,在這個歷史機遇上,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先發優勢。當一個新的技術在全球都在你追我趕的新能源技術,在這個節點,全球新能源產業都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但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是非常關注的市場,所以未來新能源汽車怎么走一定是中國市場說了算,因為最大的市場在這里,最大的消費者在這里,所有的產業鏈向中國集中,所以我們要抓住這樣的先發優勢,借助中國政府強有力的引導,給我們創造的好市場,給我們這么大的市場培育,我們做新能源汽車的車型,抓住這樣的機會,率先成長起來,我們在中國站穩腳,再去參與到全世界的市場競爭。
陳平:為什么招商銀行能夠在股份制銀行里面一枝獨秀,我覺得除了深圳本土孕育了招行和平安這樣的金融機構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招商銀行到今年31年,只有三位行長,他們都是非常有國際化視野和前瞻性思維的,所以經營班子的穩定,董事會對經營班子的信心、授權很重要。
招商銀行特別是在投行、跨境并購方面,在整個供應鏈金融方面,國際化進程都是走在前面的。中國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真的強大了,不像原來的三來一補,只是來料加工。國際化進程是趨勢,現在世界是平的,每一個企業家不管做哪個行業,都要了解這個行業整個世界的發展潮流和趨勢。
劉丹寧: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不管怎么樣,國際化進程都已經來到,現在風口浪尖的貿易戰帶給我們的思考是走出去的自信,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我覺得準備好了,同時以包容、謙遜的心態,真正建立我們自己應該有的底氣和自信,我們走出去的步伐才是從容的。
_1.jpg)
實體經濟如何實現轉型升級
問題三: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而在今年3月剛結束的IT領袖峰會上,馬化騰提出“實體經濟將成為數字化舞臺主角”,針對這個問題,實體經濟如何擁抱互聯網及金融工具,實現轉型升級?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嚴琛:這個問題我想從二個層面回答。第一層面,從全球產業鏈。因為汽車行業的產業鏈非常長,本身現在產業鏈的合作也是國際化的,所以對于一個實體制造來講,我們要進行全球資源的采購和配置,如何體現在制造業和工業4.0,從制造產品到生產過程,如何建造平臺,縮短中轉過程。
第二層面,從產品層面。更多是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期盼和思考,給我們帶來的改變不只是能量來源的轉變變成電動化,更重要是電動汽車會給我們在互聯網智能化方面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北京車展已經成為國際車展之一,非常重要。在這個車展上我們已經感受到未來,每個廠家、每個品牌一定都會突出自己的新能源車型,新能源車型更多的賦予未來智能、無人化駕駛,這會是非常方便的未來社會,無人汽車不是機械化的產品,而是跟數字化的深度融合,是軟件硬件深度融合,給我們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出行體驗。
趙青:這個時代,每個企業都會插上互聯網的翅膀,讓企業騰飛。我原來經營的企業是比較傳統和原始的,覺得這樣經營企業特別踏實,但是新時代我們現在也在和招商銀行對接,利用金融工具,企業肯定發展速度會加快。
同時我覺得以后信息化、數字化一定會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美容行業現在也在開發自己的軟件,開發一些APP,自己制造流量,我覺得這樣偏離了一個企業的初心,你用專業的心做專業的事,真正把企業、專業項目做好。其實制作流量的成本非常之高,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陳平:傳統的銀行存貸匯業務已經不能成為核心銀行的目標客戶了,銀行其實在走投行、資產管理、跨境并購,銀行的衍生產品非常非常之多,甚至可以給很多中小企業提供金融解決方案,包括報表解決方案,金融跟數字化最緊密,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數字化。招商銀行兩年前就打造金融科技型銀行,這也是在全國首家提出來的,招商銀行能夠發展到今天靠著服務和科技創新,數據化的今天是互聯網、銀行、金融的融合,金融科技是未來銀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有一句預言“21世紀是金融銀行業行將末路的時間”,但是我覺得一定是銀行業擁抱互聯網金融的春天。
劉丹寧:信息緯度跟物理緯度最大的區別是信息緯度沒有邊界,所以我想我們每一個企業如果想基業常青,我們可能也要多一點創新,大家都喜歡走傳統的路,但是趨勢是擋不住的,每一個創業者要有一種順勢而為的精神,只有牢牢把握住產業的趨勢,我們才能基業常青。
_1.jpg)
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機遇與挑戰
問題四:我們這一代人是特別幸運的,從時間的緯度上我們站在最好的時代,從空間上我們站在最好的地域。現在國家又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是“千年大計”,在新時代下,您認為您所處的行業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機遇與挑戰會有哪些?
陳平:粵港澳大灣區對于深圳來講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因為我們深圳最大的優勢是毗鄰港澳,特別是香港,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排在第三位,大家可以看看全球創新和金融中心都在灣區和沿海地區,深圳很多地方可以借鑒于香港,特別是金融方面。現在第一批改革試點的城市: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深圳發展最好,一是深圳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二是深圳的包容進取,“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話一直鞭策著深圳人往前走,深圳不管是企業家還是政府都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要助力深圳再次騰飛。
趙青:粵港澳大灣區對城市、對于我們行業是非常利好的消息,也給我們開了一條綠色通道,我們在國際化,不斷引進好的國際化項目、好的產品,更多是人才。香港美容行業已有50多年的歷史,我們才30多年,他們有很多好的技術對我們有非常大的支持,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下能更好的整合資源、人才、產品,讓我們行業更加蓬勃發展。
嚴琛:粵港澳大灣區對于制造業來講是非常重要、利好的消息。中國城市排行榜中深圳位置又往前進了一位,跟大灣區的政策密不可分。粵港澳大灣區不僅開創了一個政策環境,而且提升了深圳在國際化舞臺上的活力,汽車制造行業是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有這樣的活力平臺,有招商銀行,又靠近香港,非常有發展前景。
這幾年城市競爭力的提升,對于我們引進高端人才作用非常大,包括海歸人才愿意回到國內,深圳也在被選擇的前幾名名單里,所以對于我們的資金、資本、人才都是非常利好的資源。同時深圳市是推廣新能源汽車應用最早、推動力度最大的,整個政策環境是企業的成長沃土,我們很高興成長于這樣的城市環境中,對于我們產業的發展、市場的培育也非常的重要。
劉丹寧:能趕上這樣“千年大計”的節奏,我們非常幸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除了看到我們國家大國崛起的自信帶給我們的機遇,每個人都牢牢把握這次機遇,不辜負這個時代。
_1.jpg)
新時代女企業家的木棉花精神
問題五:今天論壇的主題是木棉花開,我們身在南國,每個人對木棉花都不陌生,大家可以都來談一談,木棉花這種英雄之花,用來贊揚女企業家巾幗精神的,你們怎么理解木棉花精神,又怎么理解女企業家的特質賦予企業什么樣的優勢?
趙青:木棉花是南國春天開的花,開的非常綻放,象征著女企業家的生命非常的綻放,內心非常的富足,非常有自信。木棉花是內在柔軟,外在奔騰的狀態。深圳的女企業家都特別有能量,而且是一種特別勇敢的能量。有句話叫“每一個女企業家的皇冠下面都有一顆英雄的頭顱”,如果內心沒有木棉花那份勇敢的精神、頑強的生命力,我相信百麗雅不會做到今天的狀態。
嚴琛:我生長在北方,第一次知道木棉花是通過“致橡樹”這首詩,我一直在想象木棉花是什么樣的,什么樣的花和樹可以跟橡樹站在一起?來到深圳之后,真正見到木棉花,我很驚訝,木棉花竟然長的這么高這么大。我喜歡這首詩,因為表現了女性自律的精神,木棉花很紅艷,但是沒有用美艷形容自己,是“既像火炬,又像一聲嘆息”,更多是一種內在的精神,還有英雄不屈服的心。
陳平:我們往往形容女人是水,女人是花,也往往形容男人是山,男人是樹。而木棉花本身就是一種花,形容女人很恰當,但木棉花又不是普通的花,春天其它樹葉掉的干干凈凈的時候,她就盛開,到了夏天就枝繁葉茂,到了秋天就開始落葉,冬天基本就枯枝了,我覺得形容中國女性真的非常形象,生命非常頑強,而且掉到地上還是綻放的,那種鮮艷就像英雄的鮮血,我覺得這次深商用木棉形容女企業家非常恰當。
劉丹寧:木棉花在我的心目當中代表著溫婉卻勇敢,它開的如此的綻放但是又不張揚,所以我想木棉花的形象都是我們每一個企業家內心向往的樣子。
_1.jpg)
把愛傳遞出去,將誠信當生命
問題六(趙青):請問趙青董事長百麗雅在美容行業20多年,已經成為美容行業的領軍企業,但是現在全國有30多萬家美容美發企業,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品牌特性較難具備口碑傳播性,過渡的營銷經常成為大家的詬病,在這種白熱化的競爭情況下,您對行業現狀怎么看?對未來美容行業的趨勢又將何去何從?
趙青:百麗雅也是深圳第一批的老字號企業,我們有27年的歷史,是中國廣東省著名商標,今年申請中國馳名商標,很早以前得到ISO國際認證。我們在這個行業做了很多創新,包括很早中國美容是大通路的。在整個行業越來越用互聯網的方式拓客,或者營銷模式上做了很多工作,我始終覺得不管是大而全的企業還是小而精的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點,你怎樣建立客戶的依賴感,全員應該在企業的品牌、文化、技術、專業項上多下功夫,而不是在營銷上下功夫。
百麗雅最早提出中國美業卓越全球的想法,我們的使命是把愛傳出去,讓員工服務客戶的時候更多是傳遞愛,提供都市避風港,而不是以營銷為目的的企業。我們一直以品牌為生命,文化為靈魂,專業為根本,服務為價值的經營理念做企業,真的是把誠信當生命,不是一個口號,用最高品質的產品誠信的對顧客,不是賣產品、賣項目,而是經營一種生活方式,經營人的生命品質。
_1.jpg)
中國金融市場將更加規范、穩健
問題七(陳平):陳平行長,現在中國釋放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強信號,習近平主席提出要加大開放力度,放款市場準入、外資銀行業務范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這對于金融秩序的建立與未來發展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陳平:我覺得中國擴大金融的市場準入,這是大勢所趨,但沒必要那么恐慌,金融畢竟是強監管的行業,這么多年下來,我們在開放金融準入的同時,中國政府其實也跟美國政府“談條件”,美國政府要放寬對中國企業高科技產業的準入,同時對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給予平等待遇,這雖然還在談判過程,但趨勢是肯定的。而且準入的過程,國內銀行業也能向國外的銀行業學到不少,包括人才、相互之間的業務、產品創新等等,他們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金融方面的知識。所以中國金融市場行業我認為以后會發展更加的規范,更加的穩健。
_1.jpg)
制造業要有核心技術與自主知識產權
問題八(嚴琛):請問嚴琛嚴總,這次特朗普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戰,有評論認為,本次戰場鎖定在知識產權領域,凸顯了中美雙方在技術創新上的博弈。您是否認同這種說法?從企業角度,您如何看待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及我國在新興技術領域快速發展上,對于國際秩序帶來的沖擊?
嚴琛:我很認同這個觀點,在整個全球產業鏈上,中國一直是制造大國的形象出現,我們原來的競爭更多靠三來一補,更多做加工出口方面,知識產權平臺可能都被國外的品牌所掌握,中國只是代工廠。這些年中國產業在發展,我們也有大量的技術工人,也有很多的產業進步和積累,所以成長速度非常快,既然成長起來肯定會給予國外大的恐慌,他們一直在擔心“中國威脅論”,擔心中國的崛起,大家崛起之勢已來,不是誰能擋,這次貿易戰知識產權之戰也是給中國經濟崛起過程中制造一些障礙,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很認真的去面對它。
所以我們制造業未來要崛起,要從企業自身要加強內部的研發,要有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擁有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我們有這么強大的制造實力,我們在未來的崛起之勢真的是無人能敵。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著中美貿易戰芯片之爭,讓大家不斷反思中國的制造業到底應該怎么做,真的應該大力去發展核心技術知識產權,不能停留在非常低端的水平,必須向高端邁進。中國崛起之勢已經勢不可擋,但是崛起的過程當中,今天會遇到的是知識產權之爭,或許明年又會在其他方面遇到障礙,不管怎么樣我們要加強自己的自身強實力,才能面對未來的世界競爭舞臺的血雨腥風。
劉丹寧:這次的較量,我覺得美國是強國,能夠把我們視為較量的對手,首先證明我們已經不弱。另外一個角度,我覺得每一次的較量可能也是讓我們有了警示,讓我們看到了不足在哪里,前面已經提到,苦練內功讓我們真正的強大起來,才能真正讓我們的步伐堅定前行。
(本文為速記實錄,未經演講嘉賓審核,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