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常修澤:在改革中要讓人民群眾擁有自己的產權
常修澤金句:
企業家要記住“三要一不”:壟斷要規制、競爭要秩序、權益要維護、擴張不無序。
關于人本產權,它的價格會空前升值,到某一天它會勝過物質資本。
人本社會,我們就應該對每個人的身價賦能,要變現,包括評價定價、銀行授信、保險擔保、基金支持、政府補償。
在第七屆全球深商大會《莫干山時刻》“大變局 大有可為 新經濟論”壇論壇中,莫干山研究院學術委員會聯席主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常修澤表示,中國“十四五”改革的重頭戲是要素市場化改革,要素市場化有7種內涵,3條理由。要素市場化是必然趨勢和戰略選擇,產業鏈穩定的戰略舉措根本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下一階段要注重7個要素,6個市場,全面準確把握“反壟斷”。

以下為演講實錄,有刪節:
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現代產權制度”關鍵是使要素產權體系完整化,因為有產權的不都是要素,但凡是要素都有產權。要素有七種內涵,是經濟過程中投入的各種資源。從人類文明史開始,最先是勞動和土地兩個要素,接著是馬克思認識到資本要素。科技革命之后增加了知識和技術兩個要素,到第四階段是增加了管理要素。而到今天,2017年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數據要素。

中國“十四五”改革的一個重頭戲是要素市場化改革。這是因為:一是必然趨勢和戰略選擇。中國經歷40年的發展,商品市場化程度已經達到97%,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已經是市場經濟國家。但是要素市場化程度很低,形成政府和市場在配置格局上有矛盾,而且法律還有缺失。二是產業鏈穩定的戰略舉措。把要素推向市場,實則深層次涉及權力的問題。三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十九大提出三個權,即保護人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因為知識、技術、管理和勞動力,這四個都是關于人的問題。
一、勞動力市場
抓住戶籍制度改革和工人技能技術評價,要有人本主義關懷,要給社會底層人民提升空間。
二、土地市場
要關注三塊地,第一塊地是農村的建設用地,第二塊地是耕地(農地),第三塊地是宅基地,特別是宅基地這一塊有很多新的改革內容。
三、資本市場
包括股票、債券,以及非標資本市場。
四、技術市場
職務發明成果的產權界定,以及知識產權證券化。
五、數據市場
保證國家安全、個人隱私。
六、管理市場
企業家市場不可缺,特別是觀念經濟,國有企業管理層的產生等問題。
全面準確把握“反壟斷”
務必“全面準確”把握三類六種情況:
第一類是行政壟斷:
國家立法允許的行政壟斷(如煙草專賣)
不合理、非法的利用“權力”行政壟斷”。
第二類是市場集中或壟斷:
針對分散化、碎片化而“適度”的企業集中
利用手段“合謀”排斥公平競爭的市場壟斷
第三類是自然壟斷:
真正的自然壟斷是可以的,關鍵實踐中假冒“自然壟斷”,利用“權力”而實行行政性市場壟斷。

企業家要記住“三要一不”:1、壟斷要規制;2、競爭要秩序;3、權益要維護;4、擴張不無序,要有序擴張。社會越尊重企業家,我們自己應該越謙虛。2018年11月1日中央經濟在民營座談會上說“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的自己人”,我們應該堅定不移地貫徹下去。
人本產權:價值實現新趨勢
“在改革中要讓人民群眾擁有自己的產權”,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就有知識、技術創新產權;是企業家,就有管理產權,是勞動者就有勞動產權。關于人本產權,它的價值會空前升值,到某一天它會勝過物質資本。

人本產權價值實現有三個新趨勢:
趨勢一是山東濟南的人力資本產權“身價”賦能實驗。我在山東搞了一個實驗,建立了一個“身價”賦能系統。人本社會,我們就應該對每個人的身價賦能,要變現,包括評價定價、銀行授信、保險擔保、基金支持、政府補償。通過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采集運算。2020年6月1日,李克強總理在煙臺講:“要研究將人力資本作為授信擔保的依據”。
趨勢二是“職務發明”成果產權分割。職務發明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單位所有,另一部分由技術人員持有。中央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這意味著人本產權的價值將顯性化。
趨勢三是知識產權證券化。深圳及廣州知識城已實行國務院批復“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同時對港澳臺新加坡知識產權確認 邁出了“互認”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