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江南:數字經濟下的資本市場發展趨勢
黃江南金句:
我們進入觀念社會,沒有一個技術和產品不是新的。企業家都應該有社會責任感,不從社會利益出發,今后一定會被淘汰。
觀念產品的價值是不確定的,是由于消費者的行為使它確定下來。因此,觀念產品價值取決于消費者的數量和消費者的意愿。
所謂的先行先試也就是說我們要為國人也為世界創造一個和經濟基礎相適應的經濟制度和上層建筑。

以下為演講實錄,有刪節。
我們將要開啟一場新的社會變革的革命,目前正在面臨著跟80年代一樣社會進入一個新的轉型時期?,F在是什么社會呢?今天構成社會勞動的主體、價值的主體和生產的主體已經不是工業,制造業只占29%,50%以上是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生產什么?生產觀念,如設計、技術、品牌屬于觀念生產。我國的觀念生產粗略估計占國民經濟的70%左右,真正的物質生產不到30%。
在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人類在發達地區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的任務,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經濟形態,這個形態在經濟上稱之為觀念經濟形態。觀念經濟形態不是說工業和農業不重要,但是生產主體、勞動主體已經不在這個領域了。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發生了根本變革之后,生產關系也要發生根本變革。

觀念經濟形態下生產關系
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已經進入觀念社會,但這個社會的經濟制度和上層建筑依然停留在工業社會的資本主義制度之下。中國也基本進入觀念社會,但只是政治上進入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還是沿用工業社會的體制。因此中央提出深圳要社會主義先行先試,試一試是為了創造出一個與這個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筑,即經濟關系。
現在生產已經是以觀念生產為主,觀念生產是生產技術,但是技術、觀念并沒有市場,所有市場都是為物質產品準備。新經濟學有兩個觀念產品,一是價值產品,一是價格產品。比如一部電影,版權是觀念產品,它可以創造價值,而向市場提供的是電影票,電影票是價格產品,價格產品是觀念產品的使用。

而觀念產品本身,其版權沒法交易,大家呼吁建立知識產權交易市場,但到現在基本不存在。也就是說我們的經濟形態已經是以知識和觀念為主的產品生產時代,但是這個產品本身連市場都沒有,這就說明生產力發展到這個水平,制度沒有給它提供所需要的一系列條件。
先行先試是什么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圳能不能開創知識或者觀念產品本身的交易市場,包括交易結構、交易形式、交易理論、交易方式等等,可以看到將來是數字交易方式。所謂的先行先試也就是說我們要為國人也為世界創造一個和經濟基礎相適應的經濟制度和上層建筑。
以前的產品價值是生產者創造的,但是今天,產品價值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創造的,而且價值生成的過程中,消費者的貢獻甚至可能大于生產者,這是來源于觀念產品的消費性質。物質生產是復制的生產,簡單來說就是再生產,生產一個產品,還可以再生產一個一模一樣的產品。但是,觀念生產中根本沒有再生產,比如我們不可能拍一部《戰狼3》,再拍一部跟《戰狼3》一模一樣的《戰狼4》,而《戰狼4》不能是《戰狼3》的復制,而是一個新的產品。因此,觀念生產沒有重復,必須創新。
觀念產品的消費成本或者供應成本是趨零的。一部電影,看的人越多,分攤的成本越低,也就是它本身可以沒有邊際價值或者很低邊際價值的復制,這個產品的價值不是取決于生產,而是取決于消費。觀念產品的價值是不確定的,是由于消費者的行為使它確定下來。因此,觀念產品價值取決于消費者的數量和消費者的意愿。

觀念生產都是新產品
電影是不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但因為各種原因,有的人是看不到這個電影的,說明還有一大部分財富潛力沒有生成,也就造成制度性浪費。這也引出來另一個經濟規律,即貨幣創造價值規律。因為觀念產品的消費成本趨零,觀念產品的再消費一般情況下是很低的成本或者沒有成本,在一個寬松的貨幣條件下,就能使大量的觀念產品的消費增加,而不需要成本增加,也不需要生產增加。這就是為什么發達國家都要強調貨幣的流動性,因為貨幣流動性本身就能帶來憑空的價值增加。
那么價值怎么樣才能增加呢?這就是金融系統的責任,金融系統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經濟規律。以前我們認為貨幣是存款造成的,只能有存款才能有貸款,但是經過研究發現在觀念經濟國家中,不是存款生成貸款,而是貸款生成存款,就是更多貸款能產生更多存款,只要貸出去了,整個系統就會產生相應存款。
貸款在金融系統中是可以憑空增加的,而憑空增加又能夠推動經濟發展。那么是不是可以無限地貸款?實際貸款的限制條件是風險,是壞帳,只要風險能夠控制在銀行能系統解決的范圍內,貸多少都不是問題。所以風險不在于貸款規模,而在于風險的高低。而風險的高低又有兩個方面,根本的方面是社會有沒有那么多財富創造的機會吸收這些貸款,如果是通過貸款創造財富,再還款,就沒有風險;如果不能通過貸款創造財富,不能還款,就變成了風險。

貸款高峰就是價值創造的高峰,而新價值的創造又由于新技術的延伸。一個新技術出來,特別是開創性技術、平臺性技術出來,就會產生很多消費者愿意消費的內容,于是這時的貸款就能生成價值。如果沒有新技術,老技術已經被大家消費過了,這些貸款就很難收回。因此,在新技術推進時一定是技術高峰,一定是貸款高峰。反之在技術進步沉默期,貸款風險一定高。
在觀念社會,觀念生產都是新產品,沒有一個技術不是新的,沒有一個產品不是新的。主要包括三類產品:一類是物質產品,一類是觀念產品,一類是物質和觀念復合在一起的復合產品。物質產品正在越來越消化,變成復合產品。復合產品、觀念產品由于新,在市場上沒有相關信息,因而它是風險性的。
比如我們設計了一款花衣服,可能沒有白衣服和藍衣服賣得好,因為這個花色根本沒有人喜歡。不是因為增加了勞動就一定產生價值,在觀念生產中,它的價值認知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很多政策是源于新經濟的發展,比如提倡創新是由于我們的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比如提倡雙循環,以推動消費為主,也是由于新經濟的行為產生了新的政府指導行為。
觀念產品都存在風險
資本市場經常會出現一個問題,即風險不對稱理論,為什么金融系統中會不時爆發出周期性風險?有兩個理論,一個叫收益不對稱,這個理論比較復雜;另一個是風險不對稱。風險不對稱就是,存款者需要的和習慣的是低風險和無風險的存款,而社會的貸款對象都是高風險的和有風險的對象,也就是說所有觀念產品,只要開發都是有風險的。觀念產品沒經過市場考驗,一定是有風險的。因此,金融系統面對的高風險,來源都是低風險的。

風險不對稱是我們很長時間要面臨的問題。為什么風險不對稱?實際上觀念產品的生產所收回的價值一定大大高于投資,但是由于現在的制度是掙錢的,屬于高風險和高收益,高收益的被拿走后,把高風險留給了金融系統。如果高風險和高收益在整個系統中是平衡的,那就是無風險,但是系統沒有這個平衡的能力,沒有這個機制,也沒有這個制度,這就形成了周期性金融風險。


